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从产学融合1.0到产学融合2.0,大家要关注这8个特点

5169
火柴盒观察 2019-08-01 08:49 抢发第一评

点击“火柴盒观察”,选择“置顶公众号”

 

黑马智库,创业必读

更多创业内容请访问www.iheima.com

 

口述 | 慧科集团 陈滢

整理 | 火柴盒 郭之祯

近期,创业黑马“黑马教育产业大课3期·职教”在京开课。120位来自全国的职业教育创业者汇聚一堂,从商业模式方向与设计、产业趋势与基本方向、产品打造、生态构建、组织升级与企业扩张等维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

 

慧科集团合伙人陈滢为学员们带来《共享教育生态,赋能人才培养》为主题的课程。经i黑马&火柴盒整理编辑,其课程干货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1、新科技推动新经济需要新人才

2、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学融合

3、产学融合2.0模式

4、慧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5、互动答疑

新科技推动新经济需要新人才

 

这是一个词云,包括了近三年来围绕教育行业出现的热词和教育部、国务院的一些行动。去年这个时间,教育部在四川大学召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本科教育会,随后教育部发布了本科教育的成都宣言,这个宣言特别强调了本科教育以本为本的概念。

现在教育部又提出了很多新的职业教育相关方案,比如已出台的职教20条和后面的一系列文件。这些事实说明了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未来五年将会是非常大的蓝海。

 

我总结出了新科技,新经济,新机制,新人才四个关键词语。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是出现的新技术,新技术推动着新经济的转型,新经济的蓝图下有了政府设计了很多新机制,教育部发布的文件推动了新人才的培养。此外,我认为“新人才”,不只包括本科人才,还包括职业教育的人才,复合型创新人才,国际视野人才,研究性人才。

这张图是新兴技术的成长曲线,如果把十几年来新兴技术的曲线图连起来做成动图,就会看到它一直在变化。Gartnre咨询公司将新科技的发展分成五个阶段,左侧的技术代表了将来,也代表了投资人看重的项目,这个阶段的技术还处于触发期,很可能变成下一轮经济的引擎或者发动机。

 

随着图往上可以看到量子计算,十年前量子计算就已经出现在曲线上了,但是它现在才走到这里,所以量子计算的发展需要很长时间。不过一旦商用量子计算就可以产生颠覆性的力量,所以微软、中科院都在这个方面投了很多钱,而且全球最好的公司IBM去年已经推出了商用的量子计算机。

 

接着可以看到BCI技术,它可以用AI的方法将人的脑子解码然后把内容读出来。几年前我在一个大学当评委,那个时候他们就已经可以用BCI的硬件控制小车移动了,如果BCI可以发展将来会出现更多有趣的场景。

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学融合

 

现在的教育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思维呢?我给大家分开来讲一下“互联网+思维”下的产学融合。

 

“互”字体现了学科的融合和模式的融合。学科的融合,不仅要符合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且要求现在的技术跟原来的行业渗透后会产生新场景。模式的融合,则体现在学校提倡老师使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进行教学,比如很多北京、上海的中小学已经有VR教学,老师讲火烧圆明园的时候就会让学生戴上VR眼镜。

 

“联”字左边是耳,右边是关,所以我们要听客户的需求也要关注行业的消息。在学校里面的人,要多听听行业的呼声,知道各行业都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如果大学是个工厂,它生产的产品就是学生,工厂的客户就是用人单位,客户觉得产品不好,学校要反思是不是产品的设计思路或者宣传营销有问题。

如果学校的出口跟行业需求没有衔接上,就一定是生产链条或者生产的源头设计上出了问题,慧科这几年都是在出口上观察行业的需求,然后再反馈到入口去设计人才的培养体系。

 

“网”字外面是个不封闭的门,中间是各种交叉,我将这种叫做共享生态,这是一个1+1大于2的健康生态。

 

“资源共享”在教育行业尤其明显,我们有大量的在线资源和各种碎片化的资源分散在很多地方,但是我觉得对学习来说,能将知识整合成体系比创造知识更重要。你想了解的ABC在百科上都有,但是谁能把ABC体系整理好给你看呢?所以对教育来说,“互联网”第一是讲融合,第二是讲产业导向,第三是能够进行生态协作。

 

“无缝对接”对职业教育来说是强调两个对接,(1)课程标准要跟岗位标准对接,(2)课程实践要跟生产环节对接。现在我们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过程,都要与将来学生走向的工作岗位一致,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在知识结构、能力、使用工具层面,与工作岗位进行很好的对接。

 

“+”具体指加方法,做事要有套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事方法:原来大家做产品设计的要求是,“要为用户去创新,去满足他们、提升他们的体验”,现在已经变成了“和你的用户一起创新”。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会根据客户的行为数据,对自己的服务进行优化,所以我们有很多方法把客户变成自己研发链条的一部分。

回到教育中,我们应该让企业也参与到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中,比如,本科生应该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知识点合不合适,是不是对接产业等等,这样用人单位、企业就会渗透到学校课程研发的一系列环节中去了。

 

所以我们的核心思想是,要把客户变成创新链条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这个过程更加有效率。

产学融合2.0模式

 

产教融合1.0模式是有三个特点:

 

第一,一个公司到学校捐一个实验室或者半捐半卖,之后派工程师过来讲解怎样使用工具。这个模式在过去四年里促进了中国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让我们的技能可以更加对接产业。但是很多校长都觉得这样的产教合作不能持续,因为教育是个长期的事请,但是对企业来说,教育和工程师并不是它的核心KPI,所以这个合作可能开始做得不错,后面就不可持续了。      

 

第二,这个模式下学习的知识技能两年内就会被淘汰。

 

第三,学校希望跟更多头部企业合作,希望接触到更多的好资源,但是这些学校尤其是四五线城市的学校没有办法去拓展关系。

 

产学融合的2.0是学校和企业一起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去,高校的学生、科技成果和专利都可以输入到企业,所以这是一个双向管道。2.0的核心不但有高校、企业,还多了一个平台,这个核心平台不仅是简单的通道,还可以做教学研发,可以将产学连接起来,可以锁定核心客户。

做教育的人都知道“内容为王”,如果我们要把阿里、百度这样企业的资源变成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话术、人才培养体系、课堂知识和课堂目标,这个平台就可以做翻译器将企业的内容翻译成高校的教学内容。

 

我们可以将产学融合2.0简单概括为五部分:

 

1、产学融合是新工科建设必由之路。工科的人才培养需要新技术和产业的结合,所以我们要创造一些新专业和新模式,比如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

 

2、产学融合2.0模式的核心是产学协作理念渗透在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中。中国有很多的工科专业要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产学融合不只是做一个实验室,不只是做一门课程,不只是去企业实习,它是一个全链条的过程。

 

3、产学融合2.0模式的创新是引入平台桥梁企业,高效对接。

 

4、产学融合2.0不仅是教育供给侧改革,更是端到端的重塑与优化。端到端是指从高校到企业再从企业切到高校的完整链条。

      

5、产学融合2.0的人才培养目标是FAST能力矩阵。

 

关于产学融合2.0,我总结了八个特点:

 

第一,多边到多边。学校可以通过平台和N个企业合作,,从复合到交叉的生态里面有更多的资源。

 

第二,从独立到交叉。

 

第三,从协作到生态。

 

第四,从单向到闭环。

 

第五,从专业到专创。现在产学融合的痛点是怎么将双创教育融入到专业教育里面去。

 

第六,专创融合,从刚性到柔性。

 

慧科刚成立的时候与北航合作开了互联网营销专业,当时的学校根本没有互联网营销,都是在讲以前市场营销的老内容。因为搜索引擎优化企业需要互联网营销,所以我们围绕互联网营销开展的教学就是创新,之后我们又将微博、微信、新媒体的概念加到课程里,课程迭代的非常快。

现在学校又开设了网红专业,张大奕双十一一个人可以带3亿流量,吸引流量有很多的方法,我们跟张大奕一起研究,然后去做新一代的新媒体营销。这些新范式和新场景,对传统教育的冲击力非常大,所以我们跟人民大学商学院合作,在暑假对本科学生做数据科学训练,帮助商学院培养复合型人才,帮助学生建立数理思维。

 

所以从刚性到柔性,就是要不断迭代,不断适应课程体系。

 

第七,从实验到实践,现在的教学不再是传统的实验室,而是要到真实环境中去,要有脱敏的数据和真实案例。

 

第八,从线下到线上。

慧科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N123体系

 

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多的是面向终身学习方向,慧科做的主要业务是学历内教育,我们有一个在线平台可以帮助毕业进入职场后想继续充电的人在职业上继续成长。慧科在过去已经积累了十多个专业体系和庞大的产学研师资体系,我具体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N123体系,这是我们践行产学融合2.0的做法。

 

N就是N种新能力。对于新工科人才,我们要培养他们的FAST能力,如何培养呢?我们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画布。这个人才培养闭环画布里面包括,培养目标、目标变成能力的结构、能力需要的知识点、知识点的交付方法、做实验实训的方法、培养评估。

 

支撑人才培养和教学的这一层叫做平台,所以我们做了一个慧科云,去年年底我们将所有的在线学习、教师赋能和实验室的产品都整合到了慧科云。

 

SCOPE是我们做校区标准化运营的系统,我们有一套标准,这个标准体系非常细,连应对应急情况的话术都有。这个系统让我们在全国的教学、运营变得更加有效率成本也更低。

 

图片最下面是我们正在搭建的一个生态,这个生态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整合行业头部资源,这是产教融合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慧科的行业整合能力非常强,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可以整合行业中像BAT、亚马逊这样的头部资源。

 

第二部分是内容,我们将BAT中的内容挖掘、整理出来,变成我们的培养体系和师资。

 

第三部分是资本,资本助力教育。从慧科角度来看,资本一方面是投资产业上下游和教育相关企业,另一方面是在体制内参与混合所有制改革。B轮以后我们成立了慧科资本,去年我们又设立了中国高等教育新工科10亿人民币发展基金,致力于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此外,我们还收购了一些民办学校,可以将我们自己的先进内容和理念真正在学校里面进行实施。

 

第四部分是师资。

 

二、FAST能力矩阵

 

下面跟大家讲一讲FAST能力矩阵,这个能力矩阵主要包括原理、场景、思维、方案四要素。

传统高等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力属于右上角的自象限,是技术和应用交叉的创新能力。我们的“双规能力”即在规定的场景下用规定的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比如珠三角有全球最强的手机产教融合体系,大家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山寨手机做得很好,但是我们在其他象限上的能力相对有些缺失。

 

左下角的象限是科学观,现在的我们缺乏对知识技能背景的了解。现在从小到大的教育都缺失场景,比如老师给我们讲数学题,做数学分析的时候,不会告诉我们数学家为什么要这样想,这个数学公式为什么会出现,但是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东西的定义,了解它们的来历,我们才能知道这个知识点的使用场景,才能激发我们的思考。所以,我觉得我们现在培养学生的目的不应该是他们可以学到多少知识技能,而是让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技应用到适合的场景中。

 

我2011年离开IBM,媒体问我IBM对我最大的影响是什么,我觉得是我学会了如何去定义一个东西。定义一个东西这么重要吗?我们做研究不是跟风,我跟美国实验室做一个联合科研,他们的人做事很慢,在中国事情的实践部分都快做完了,他们还停留在纸面上。

但是我逐渐发现,这些人是在非常仔细的定义问题,在前期他们要做很多的调研工作,去调查清楚这个问题是真实的还是想象出来的,这点对我触动很大。所以定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这决定了我们最初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方向不对,做得越多离正确道路就越远。

 

右下角的象限是如何做,现在的我们缺乏系统思维。我们要培养系统观,从更大层面来看系统架构。

 

左上角的象限是工具和建模,这是我们三年前提出的概念。人机同行、人机协同的能力叫机器商,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很多场景中,我们都会应用到这种能力。比如,三岁的小孩使用猿题库的帮助做作业。

 

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从三个维度去培养人才:      

 

第一,认知升级。我们要培养学生站在二维看一维,站在三维看二维,站在四维看三维。

 

第二,知识集成。现在都处都是知识,关键是我们能不能有效的组织知识,有效的集成知识。

 

第三,技能提升。

 

 

工程教育认证毕业要求的12条,包括研究、职业规划、环境可持续发展、工程与社会、终身学习、使用现代工具问题分析、个人与团队、设计开发解决方案、沟通、项目管理、工程知识,我们将这12条都融合到了FAST矩阵里面。

 

三、人才培养闭环画布

 

下面跟大家讲一讲人才培养的闭环画布,图片左边是设计阶段,右边是实施阶段。人才培养画布一共分为培养目标、知识点映射、能力解构、课程体系、教学、实验实训、实习就业创业、质量评估八个步骤。

 

人才培养最重要的是在源头做好人才体系设计,在整个人才体系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会充分考虑产业特色和企业需求,再把这些贯彻到培养体系里面。

今天我们已经可以比较自动化的做事情,比如我们想要了解人工智能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就可以将“AI”和“CV”两个词放到互联网中,然后通过各种招聘网站进行搜索,会得到几十万条关于人工智能岗位需要具备的技能和需要会使用的工具的信息,之后再信息进行整理就会知道这些岗位和薪资分别对应的工作技能。

 

慧科现在有新工科和新商科两大产业学院,包括大数据学院、人工智能学院、AIOT智能物联学院、互联网学院、金融科技学院以及新媒体与数字营销、商业数据分析、互联网产品设计等专业方向。这些学院都可以进行组合,所以有一些课可以多个学院使用。慧科做的都是战略新兴产业,因为这方面的人才稀缺,而且它们发展的快而学校更新相对较慢,所以这里面才有商机。

 

 

专创人才的新工科、新商科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人工智能本科和人工智能专科。人工智能本科,有信息智能信息处理、图像、语言三个方向,学习内容包括专业模块、专业核心、专业基础。但是专科跟本科不一样,专科课程更倾向于跟产业结合,更注重实操。比如百度比较在乎商业智能、擅长视觉语言处理,腾讯在乎商业智能、擅长用户画像,我们就跟百度和腾讯分别合作办了一个人工智能学院。

 

四、构建产教融合新生态

 

 

产业学院是慧科最主要的产品,我们会跟学校一起建设产业学院,比如人工智能学院、大数据学院。此外,我们还可以建一个专业,在专业下面做课程共建,我们做产业学院的时候有四个要求:

 

1、多层次,既有本科又有专科,同时专业又分为专业、微专业和学程。

2、多领域,比如开设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不同的学院

3、多元化教学手段,比如线上线下融合OMO、1-2-3-4 能力提升框架。

4、多主体治理模式,比如我们和学校成立学院,学校的理事会中,院长或学校的副院长就可能是阿里的,产教融合已经蔓延到了治理方式。

互动答疑

                 

Q1:如涵上市以后面临两点很大的争议,第一是张大奕的不可复制性,网红产业更多是依靠个人的能力;第二是它的很多方法论并不是很成熟。您做一些新媒体的培训,如何平衡给学生的预期?我们是做网红培训的,也会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平衡给学生的预期呢?

 

陈滢:我们做新媒体营销培训,不是要将学员培养成张大奕,是让学生从一个小白变成一个网红甚至KOL的过程,所以我们能保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方法。也许我培养的学生里面,将来就有打造网红公司的打手。

 

Q2:您刚才说的职业规范的培养有标准化是指跟领导之间的标准沟通吗?

 

陈滢:我们运营系统里面有一个CGO,含有运营人员怎么跟处长、院长、领导交流的标准话术。比如学生投诉一个老师讲课太差了,系统会第一时间提供给班主任应该怎么处理这种问题的标准流程。以前处理同样的事件用过这个系统,我们觉的效果不错,这个系统可以作为一种标准化进行复制。

 

慧科的销售需要不断跟学校的领导沟通,我经常跟销售讲,不要以卖东西的姿态跟他们谈。我们要从做服务的角度跟学校沟通,和他们探讨教学改革,告诉他们我们能够帮助学校培养学生、赋能老师、帮助学校得到提升。

 

Q3:现在的时代都是一些00后、90后,他们的个性比较突出。标准化对于现在年轻人适用吗?

 

陈滢:我刚刚讲的话术是处理紧急事件时怎么跟领导进行沟通。现在99后的学生到学校来,我们会给他们发放统一的服装,班主任会对学生进行一些企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比如老师带学生参加阿里云大会,让他们真正去了解这个行业。我们学校的班主任都是一些90后、95后,他们师生之间的沟通没有规矩,同龄人之间也容易互相影响。

 

Q4:我特别关注AI应用的方向,我们已经做了一些AI应用的课程设计,想了解一下这些学生流向和企业的接受程度。

 

陈滢:贵州大学2014年成立了大数据学院,现在已经有了第二届的毕业生,因为贵州对云计算、大数据的人才求贤若渴,而且这个地方也不容易留住人才,所以很多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就已经拿到了Offer,这个专业的就业率都不错。

我们很早就与西安欧亚学院合作做互联网营销,现在已经有好几届毕业生了,他们的薪水比同届不是与慧科合作学校的毕业生高出30%,所以从薪资水平可以证明校企合作能带来优势。现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还没有大规模的毕业生,但是我们现在也可以看到企业很需要人工智能的人才。

火柴盒热文HOT


跟谁学美股IPO:前新东方二把手陈向东再造20亿美金企业

早教机构关店幕后:一个65亿元估值的资本局

独家 | “教育圈大佬饭局”:一顿饭敲定1个亿现金

职业教育哪家强?独家解密山东蓝翔模式

*本号系 创业家&i黑马 教育产业号。欢迎关注火柴盒观察,触摸教育产业未来。

声明:该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