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20中国语音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暨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年会”在天津召开,来自政、产、学、研、用等各方代表百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智能语音科技产业热点,谋划语音产业发展大计,助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同时,会上中国语音产业联盟发布了《2020中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进入规模化发展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智能语音头部企业优势明显,持续发力产业生态构建。
中国语音产业联盟旨在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构建健康的产业生态体系,推进语音及语言产业的快速发展。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中国智能语音企业,坚持源头技术创新、技术自主可控,有效防止“卡脖子”风险。
《白皮书》:智能语音产业进入规模化发展
总结过去一年智能语音行业的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中国智能语音行业白皮书》十大观点摘要指出,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进入规模化发展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在深度学习、云计算、大数据和5G等四大基础技术的加持下,智能语音技术及应用不断向人工智能产业延伸。
白皮书指出,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进入规模化发展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智能语音头部企业优势明显,持续发力产业生态构建。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广证恒生等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市场规模约200亿美元,谷歌、苹果、微软、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占有80%以上市场份额。全球智能语音头部企业优势明显,持续发力产业生态构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智能语音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行业应用加速进行。据IDC公开报告预计,在智能语音语义市场,科大讯飞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第一。据艾媒咨询《2020年上半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在语音技术赛道,语音识别及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垂直领域的企业中,“科大讯飞的综合实力和成长能力远超同业竞争者,独占第一梯队”。
智能语音“平台+赛道”两极放大效应凸显,围绕行业场景与个人场景加速落地。当前智能语音行业落地已从刚需场景的典型案例走向规模应用,已在教育、医疗、政务、金融、运营商、司法等领域深度落地融合;个人场景重点围绕家庭、汽车、办公等场景展开,消费者智能语音产品不断涌现且频获市场认可。特别是新冠疫情爆发后,智医助理、电话随访、空中课堂、虚拟会议、虚拟主播等智能语音应用助力疫情防控,催生新消费、新应用、新市场。
白皮书还指出,人工智能下一步发展的关键创新点在小样本学习、动态自适应、迁移学习、离线计算与情感计算等,人机耦合将是技术长期发展趋势。在新基建大战略下,智能语音交互将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人机交互入口和新型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国家发展打造竞争新优势、注入增长新动能意义重大。
把脉智能语音行业,加速产业发展步伐
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杨宇燕表示,作为软件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语音步入快速发展新阶段。工信部高度重视智能语音产业发展,出台规划措施,协调各方资源,建立专项资金,支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语音产业联盟从成立时的首批19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70余家,基本整合了我国语音技术的顶尖资源,有效促进了良好产业生态的构建。
下一步,工信部将大力加强产业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动产学研用各方智能语音技术的创新,用好用足现有行业机制,持续深化智能语音技术在智能制造、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深入推进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推动我国语音产业做大做强。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连茂君指出,智能语音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链接底层基础设施到智能场景应用的一项关键技术。“十三五”期间,天津滨海新区加快布局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了一批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和平台载体,实现了高端资源要素快速聚集。
未来,滨海新区将全力打造“北方声谷”,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区将通过依托科大讯飞等龙头企业,引进一批上下游串链补链强链企业等系列举措,打造产业生态、集聚各类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并将提供应用场景,将智能语音等新技术应用于智慧港口、智慧社区、智能交通等重点区域和行业,应用于智能穿戴设备、智能音箱等新产品,为智慧语言产业提供更多硬核支持。
以上信息由经济带网—中西部地区(http://www.iic21.com/iic-zxbtz/)小编整理,如若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可立即前往了解。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政策支持民宿经济发展 专家给出四方面建议》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多部门正密集谋划 布局一批未来产业》的文章
2021-04-30 经济带网发布了 《钢铁行业再迎重磅政策 5月1日起146类产品取消出口退税》的文章
2021-04-29 经济带网发布了 《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 未来十五年路线图定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