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汛期,全国多个地区连续打暴雨,一次次成为主流媒体及社交平台的热点话题。其中,我留意到,今年,北京市交管局宣布与多家地图企业合作,在手机导航地图里实时显示积水点信息,方便用户查询,也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说起积水点地图,其实是因为2012年北京一场大雨而产生的。这场大雨给北京留下了深深的伤痛,根据政府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79人死亡,经济损失116.4亿元。
在此背景下,从社会公益的角度,我们和搜狗地图一起策划了“积水点地图”,在微博发布之后,很快吸引了大量网友及明星的参与和转发,并吸引了CCTV对此进行了报道。虽然该案例起点为公益营销,但事情发展实际超越了营销本身,而在社会层面产生新的价值。这个案例至今已经时隔数年,我觉得可以拿出来跟大家说一说了。
2012年7月21日,帝都暴雨,城市受灾情况比大家想象的严重,很快微博就被刷爆(当时还没微信,微博是最主要的舆论场)。众多消息中,一名市民车主在广渠门桥下因积水溺亡的消息,给身边小伙伴及很多上班族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这种发生在身边甚至在你上下班路上的消息,比其他的对你的影响都要大。
一开始,微博上关于大雨的多是因为排水系统、交通拥堵等问题而吐槽、甚至带着些许调侃的比如“看海”“海景房”什么的,但广渠门桥的消息出来后,氛围骤变,“积水”以及汽车被泡、安全等话题上升的很快。
在这种氛围之下,其实不太适合任何的营销,但品牌的声音在大事件中也不能完全缺位的。当时我所在的部门是动力传播新媒体营销部(内部称“互动部”),服务着许多品牌企业。当时我们给客户的主要策略是以 “温馨提醒”“公益提醒”为主基调。但当时达叔(动力传播副总经理)觉得不够,认为还是可以为合适的品牌和产品,做出带有公益属性、有用、有特点的创意来。而“地图”是我们觉得结合度比较高的产品。
类似杜蕾斯“鞋套”的创意我们认为在这个节点是不适合的。此前,我们结合地图针对某一类人群做过一些有特点的传播,搜狗地图当时主打“出行”,顺着这一逻辑,我们认为讨论最热的“积水”关系广大上班族出行安全问题,符合品牌方向,也符合大众有利原则,受众也足够广。当天是7月24日,出于安全考虑公司让大家提前下班了,但项目组的讨论持续到回家的路上(从09-12年很多团队的工作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达叔在地铁里通过电话确认了这一思路,项目组团队对一些细节进行了完善。而这一思路,得到搜狗地图团队的认可。
当天到家后,项目组从网络及各渠道收集了北京积水点的数据,将它们分级、直观呈现在搜狗地图上,这个过程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当时包括搜狗团队,我们都希望从产品上也有体现,但由于时间较短要修改产品并不现实。接下来就是撰写文案以及发布渠道准备等工作。
当晚传播的物料基本做好提交给了搜狗,我们初步的想法确认后当晚就发出。但就在这个过程,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出于谨慎的考虑,这个内容有可能发不了!(这里插一句,搜狗算是一个很nice的公司,并不喜欢做一些哗众取宠或刻意的炒作。因为当时的舆论氛围,他们并不希望给大众造成这样一个印象。)这个不难理解,我们也做好了最坏的准备。甚至想实在不行,我们还可以去掉品牌因素,用网友个人身份发布出来。
不过第二天早上,北京市气象局再次预警,7月25日午后北京或迎新一轮强降雨,不排除暴雨可能,而大量容易积水的马路有可能再次形成安全威胁。这个消息更加坚定我们的想法,这个事情对大家有用,为什么不可以传播出去,帮助更多的人?最终搜狗地图的团队同意这个内容可以出街。
由于预算以及地域属性,我们选择了2-3个北京区域“大号”发布,以及发动身边的人来发布和转发。但这个内容发布出来后,因为其公益属性,得到了网友的关注和认可,他们纷纷转发并@自己北京的好友。很快,平安北京给予转发,就连明星李晨、曾宝仪、李晨、春晓等也参与了转发,转发数量上升到4千多,虽然从转发数量并不是我们以往操作案例中最高的,但明星的参与让我们项目组成员觉得非常振奋。
大约1个小时后的11点半左右,百度地图发布了百度版的积水点地图,并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
随后,中国之声、人民网等媒体进行了报道和转载,以及许多知名企业蓝V纷纷转发。随着明星及媒体的加入,积水点地图引发了更多的关注,CCTV及多家平媒媒体,从不同角度给“积水点地图”大篇幅的报道。从品牌曝光、品牌形象等方面,这次推广真正达到了“小投入大回报“。
回顾这个案例,我想表达一个基本观点,任何优秀案例的出现,并不是单纯是乙方的“聪明才智”成就的,它需要触发的条件、时机,需要甲方乙方共同努力。搜狗地图原有的品牌积淀、公关团队的快速决策以及对公益方向的坚持,是成就这个案例的关键因素。实际上,从公关决策的角度,无论它是否执行其实都合理的,但我们大家最终做了正确的决定。
如果说要总结当时的经验,我觉得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紧跟热点话题。大众关心的,才存在具备爆发的可能性。
2、掌握好调性和尺度。一定要深度结合产品特性不要刻意。本次传播就具有鲜明的公益色彩。实际上,只要有利于大众,网友和媒体不会因为是企业推广而排斥;
3、快速反应、效率优先。这是一个社交媒体时代,不仅需要乙方要快速反应,甲方的决策同样需要快速高效,不然会错失良机。
4、渠道上,选择了当时舆论主场——新浪微博来投放,并且许多记者通过微博来获取新闻线索,因此实现了快速传播并引发连锁反应。
当然,任何一次行动都不会是完美的。这次执行如果能够在24日晚上微博的高峰时间传播效果,我相信效果会更好。其次由于时间关系,地图产品本身只能以展示为主,而不能做到查询以及在导航过程中参与。
不过,很欣慰的是,这样的策划也具有一定的产品特性,因此具有延续性。今年北京大雨包括百度、高德、搜狗地图,都推出了地图搜索“积水点”等功能。
作者为思达派公关总监,原动力传播互动部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