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
关注微信公众号
移动端
创头条企服版APP

从“挂羊头卖狗肉”到真正起步,互联网金融还有多少路要走?

5082
IQWORK 2016-08-02 13:07 抢发第一评

互联网金融放到现在来看,确实算不得什么新鲜词汇,甚至其在过去的几年当中还扮演着并不是很光彩的角色,例如大打互联网金融牌的网络P2P平台。


但是,前几年的互联网金融现在看来仅属伪互联网金融:传统实业挂羊头卖狗肉,将互联网金融作为融资平台的有之;以超高收益为噱头,非法集资者有之;总之经过互联网的包装之后,金融行业似乎成为“聪明者”们敛财的高效手段。互联网金融概念即便早早被宣扬开来,却并未出现太多实质性的推进,直到今年科技巨头的大规模涌入,互联网金融才算正式起步。



最近关于互联网金融有三个重磅消息,小米联手新希望集团发起成立的四川希望银行获批,小米科技认购29.5%的总股本;富士康推出网贷平台“富中富”,称五年内IPO;百度公司宣布,前陆金所执委黄爽加盟百度,任副总裁一职,负责百度金融服务事业群组的消费金融业务。


至此,国内互联网巨头都纷纷在互联网金融下了重注。不过,互联网巨头看似一窝蜂似得布局互联网金融,但是相比起去年的网络P2P公司而言却更为从容理智,同样也各有侧重,展现的是互联网金融区别于传统金融行业的真正创新之处。


互联网金融垂直化产业链金融




相比较传统金融行业所强调的逐利性,互联网赋予了金融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垂直化,可以说垂直化经营是互联网行业迈入精耕细作阶段的标志。


而垂直化经营的标志又是产业链金融的诞生,虽然前有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也推出过一些针对某一特定产业的链式金融,但是并不具备普遍性。而互联网金融垂直化所承担的正是产业链金融的全面普及重任


金融是服务于实业的,而垂直化的互联网金融显然具备更多的行业化思考,能够进行针对性的扶持产业发展,形成互惠互利,从而避免陷入传统金融行业的“唯利是图、嫌贫爱富”的困境。


这方面,例如像“农业互联网金融”,从农业生产到农业加工,以及农产品销售一条龙的金融服务;而“文化金融”,一个很好的例证则是万达影视、阿里影业等巨头,将院线建设、IP投资、影视制作发行等集一体的投资模式。


前文提到的富士康更是将互联网金融垂直化推进至供应链金融,作为一家高度依赖苹果公司的代工厂商,富士康一半营收都依赖于苹果,而苹果今年iPhone滞销,导致富士康业绩一度下滑。所以富士康收购夏普,并且依托旗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向上下游元器件供应链提供金融服务成为富士康治疗苹果依赖症的探索途径之一。


这样看来金融服务垂直化的好处颇多,更多考量维度、更客观、更加符合产业现状的运作模式等,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魅力就是如此。简单来看,互联网产业链金融其实就是互联网思维:专注、极致、更快地集中展现。


支付金融泛化为消费金融




所谓“支付金融”,就是依靠最初的网购支付带动。许多人认为这是互联网金融的发源地,主要以电商平台、阿里支付宝、京东支付等为首,而后来的百度钱包、微信支付也可以算作是支付金融范畴。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所涵盖的范围也是与日俱增,出行、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都在互联网化,这也让“支付金融”开始泛化为消费金融


尤其是面向C端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消费金融和其C端业务有着天然的协同性和互补性,而且在初期的获客成本有着很大的优势。百度作为一家面向全体网民的互联网公司,其消费金融和百度外卖以及基于百度地图的O2O等业务之间形成了一个交易的闭环,而百度挖来黄爽显然也是在整合、扩展消费金融业务。


正因为消费金融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其具备更强的用户粘性,并且能够依靠金融服务拓展更多的业务,就像支付宝在2013年推出的余额宝业务一样,最终依靠8%年化收益率的示范效应,成功逆袭银行。阿里以支付宝为核心整合余额宝、芝麻信用、蚂蚁花呗、招财宝等业务板块,从覆盖类似保险、理财这样的金融消费,淘宝网购这样的消费品消费,以及蚂蚁花呗这种信用消费等的泛支付金融概念,即消费金融。


以“支付”为核心的消费金融在互联网金融行业中占据了最大的一块蛋糕,目前,将消费金融作为主营业务的蚂蚁金服高达600亿美元的估值,即便是体量相对很小的京东金融也有610亿人民币的估值。


互联网金融的投融属性被规范化




2015年,成为网络P2P平台的灾难之年,据互联网金融数据中心“零壹数据”的统计显示,2015年前11个月,共新增了963家问题平台,平均每天近3家。这其中不乏e租宝、大大集团这种涉及数百亿资金的大型P2P平台,甚至上演了一幕幕网络庞氏骗局。


作为全新的社会化投资渠道,P2P网贷平台以高收益、高效率、低门槛受到了很多中小投资者的欢迎。而藏匿在P2P网贷平台高收益诱饵之中的高风险鱼钩却被缺乏理财知识的网民投资者选择性忽略,以至于出现了很多血本无归的案例。


相比于互联网消费金融以及互联网产业链金融,互联网P2P平台的产业布局属性已经被无限削弱,而将投资的直接收益放在第一位。基于P2P网贷平台的这种投融特性将会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


1、鉴于P2P平台的高风险特性,其定会针对投资者设定一个像私募这样有准入门槛的机制(当然不能太高)。一定的投资门槛既能够将抗风险能力低的“小散”筛除,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资要求。

2、网贷平台应该设置一定的存贷比、存款准备金率等类似传统商业银行的制度,使得平台遇到挤兑等紧急问题时有一定的风险抵抗能力,不至于因为恐慌导致资金链断裂而再现去年的P2P平台倒闭潮。

3、互联网金融的投融属性将会激发资本“赌性”,因此规范、量化投资将成重点。网贷平台往往会因为高收益的压力,而选择一些高风险的投资标的,但是网贷平台毕竟不是VC,即便一味追求高收益,其也需要进行严格的风控。互联网金融成为技术革新前沿阵地




技术创新是功能创新的基础,传统金融行业往往将技术的稳定性、可靠性放在首位。而互联网金融因为处于不断变革的创新期,具备更多的应变基因,所以对于新技术,互联网金融并不像传统金融行业那样排斥。


新技术一:大数据


互联网金融目前已经开始不断融合大数据,运用大数据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用户的消费行为。目前很多经济预测模型都以“理性人假设”作为基础,但恰恰在日常的生活中,人的决策充满了感性因素。而大数据通过决策主体的海量数据进行抽象化分析,从而能够得出更加精准的行为预测结果,具体反应在互联网金融上,就是更聪明:服务体验好,风险更低


譬如,各种“P2P网贷”可以利用大数据来做风控建模,以此了解贷款方的还款能力、意愿以及投资者继续投资的倾向等等,实现风险的预先性识别。


而大数据在消费金融方面更是一把利器,例如支付宝关闭手势密码就是因为其通过大数据可以识别用户平常使用的“指压感应”、“接触面积”、“时间间隔”习惯等等,从而辨别出支付宝是否被盗用。


新技术二:区块链


前段时间有人高喊“比特币已死,但区块链永存”,而区块链技术的价值也正在被国际社会接受,去年9月份开始,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瑞士联合银行在内的42家银行加入R3CEV区块链联盟让一直游离在主流金融行业边缘的区块链的位置正在被扶正。


但是传统银行虽然如此主动却并不算积极,这也许是行业发展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一次小心试探,因为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就是消除传统金融机构的第三方信用中介功能。区块链作为虚拟货币的生产机制,其实更加适合互联网金融,其分布式记账,即去中心化以自证信用、开放性以及信息较难篡改特性让其在互联网金融应用层技术上极具发展前景。


关于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关系,一直都备受争论。有人将互联网颠覆实业的案例翻开做对比,以求证互联网金融取代传统金融结论;而有人则表示传统金融行业树大根深,互联网金融难以触其根本。


目前两者之间的竞争仍旧激烈,但未来大趋势是传统金融行业将被管道化,成为资金流动的“水管”,就如同现在的电信运营商已成为事实上的流量通道一样,而互联网金融则是终端服务商,即“水龙头”。只不过对于金融这种关系利害的行业,这条路可能会走的异常艰辛。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

声明:本文由IQWORK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您阅读这篇文章花了0
转发这篇文章只需要1秒钟
喜欢这篇 0
评论一下 0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相关文章
评论
试试以这些内容开始评论吧
登录后发表评论
凯派尔知识产权全新业务全面上线
宁波城市站
金华城市站
×
#热门搜索#
精选双创服务
历史搜索 清空

Tel:18514777506

关注微信公众号

创头条企服版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