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出门都是“伸手要钱”,钱包里没有几百块钱,都不好意思出门,可现出门好像只要带上手机,就什么都不怕了,吃饭、超市、商场,统统都是支付宝、微信等支付,这些变化都得益于第三方支付,但目前各机构鱼目混杂,没有统一的规范,近日,互金整治冲击波第三方支付变局:统一接入“网联”,各支付机构将重回同一起跑线竞争。
目前,网联框架方案通过,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方案原则上通过。据凤凰财经报道,近日由央行参与成立的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业内简称网联)方案已经原则上通过,计划今年年底建成。建成后,所有第三方在线支付都将通过网联平台进行。“网联”的统筹方案是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设计,方案最终由央行拍板。
4月14日,央行领衔的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方案》要求:“平台建立后,支付机构与银行多头连接开展的业务应该全部迁移到平台处理。逐步取缔支付机构与银行直接连接处理业务的模式,确保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落地。”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小支付机构跟支付宝、财付通等大机构终于可以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了,“取消直连,价格上有利于中小支付机构。同时,统一接入网联,再加上备付金可以存入央行,小支付机构亦可摆脱银行的限制。”因此,现有支付行业格局将面临巨大冲击,支付机构将面临一轮洗牌。
趁这个机会,正好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
网联与银联相似,是由央行牵头策划成立一个线上支付统一清算平台,其一端连接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系统。相当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之间,出现了一个中介,来联通两端的业务,业内俗称的“网联”。
网联平台将支持统一的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因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就不用与多家银行分别谈判签约,只需要接入网联即可。同时在这个网联平台框架内,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备付金将得到集中存管。
网联平台也将影响支付机构间的公平竞争,将彻底改变一些小的支付公司由于在与银行进行谈判时,在确定网络支付费用时议价能力较弱的现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表示,“这对较为弱势的小型支付机构是个利好。”
早先资料显示,网联平台主要服务于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的网络支付业务,以及为支付机构服务的业务,支撑以电子商务等场景驱动的支付业务创新,处理支付账户与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跨行资金清算,并通过信用服务和风险侦测,防范诈骗、洗钱、钓鱼以及违规等风险。
简单理解,网联与银联相似,仅作为清算平台,一端连接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的支付机构,另一端对接银行系统。在网联平台将统一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第三方网络支付机构不必再与各家银行分别谈判签约,只需要接入网联即可。在统一清算平台框架内,第三方支付的客户备付金将实现集中存管。
作为中间机构,网联平台应保持中立,这也是互联网金融业内对网联的关注焦点之一。财新网记者采访得知,网联将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筹款建立,拒绝银行入股,银联也不会参与到网联的运作中。
但这样的模式在业内同样受到质疑:在业内多位人士看来,凡是要连接入网的机构都不应直接参与系统建设和公司运营,包括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坚持“网联”的中立性。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网联”必须是会员制、资源共享、中立的。如果不能坚持中立,就没有人愿意玩;应由会员推举代表组成理事会来保证独立性,由理事会一事一议。“如果由某一家或某两家垄断的第三方支付机构来主导这个平台,大家都会用脚投票 ,因为这涉及数据的安全性,而系统稳定性又如何能保证?”
采访还表明,这样的运作模式在国外也没有先例。国外的在线支付,同样由类似VISA、MasterCard等卡组织——就像银联一样——来同时负责线上与线下的交易清算。
网联平台将改变现有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间的合作模式。现在中国的线上支付,采用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三方模式”,存在诸多监管上的漏洞和风险问题。
除此之外,这个模式也影响到了在线支付机构间的公平竞争,因为每一家银行对接都需要通过谈判完成合作,并确定网络支付时的费用,小一些的支付公司议价能力弱,因此可能需要付出更高的清算费用,而网联平台将彻底改变这一点。
而支付备付金,也就是是支付机构为办理客户委托的支付业务而实际收到的预收待付货币资金,可以认为是支付机构用于转账的资金池。原先备付金由银行直接托管,大的支付机构可以在多家银行建立备付金,并以此实现快速的跨行转账,但小支付机构难以实现,而网联平台将统一托管备付金,这也将改变了大小支付平台不同“玩法”的现状。
“这对较为弱势的小型支付机构是个利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陈道富这样公开表示。
一旦网联建设完成,所有的网络支付机构则不需要单独接入银行接口,只需接入平台。这将意味着目前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将被切断,开始实行支付与清算相独立的业务监管规则。这一规则就是国际支付行业通行的风险管控标准。
网联将是独立于现有银行间支付清算机构的新平台,作为央行主管的线上支付清算平台,网联股东不超过50家,网联的入股方都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排除了银行和银联,银行与银联都不参与不入股。
这将有助于改变之前由于银行要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支付机构对接网关,而导致的信息不安全、第三方支付机构多个备付金账户与资金账户关联关系复杂且透明度低等问题,同时还能避免重复投入。
接下来还有最重要的,引用乔布斯的一句话:one more thing
对线上支付机构而言,原来的支付清算一体化方式,通过内部清算、通过支付机构在各大银行的客户备付金账户一次性调整,就可以完成所有个人支付账户的结算工作;将清算功能剥离出来,统一由网联平台进行清算,“目前大量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将被切断”的同时,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清算,流程要比支付清算一体化方式复杂,在清算环节的历史投入有可能会沉没;此外,通过网联平台进行结算,“意味着以后所有的网络支付机构不再需要单独接入银行接口,只要接入平台就可以了,改变现在银行要与几十家甚至上百家机构对接网关的现象,改变信息不安全、信息不透明、重复投入的现状,实行跨行的网络支付业务”。
从金融监管的角度来看,支付清算功能在支付机构内部完成,支付账户之间的资金流动处于整个监管体系之外,监管机构在既没有账户信息、也没有资金流动信息的情形下,无法确认是否存在不对称竞争、不合法行为以及不可控的金融风险,例如变相开展跨行清算、挪用客户备付金、洗钱等等,存在监管漏洞和风险。
就支付市场而言,成立网联平台,使得各参与主体在监管模式、操作流程等方面,将会重新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尤其是以由银联、运营商使用的传统信用卡类支付。但如何平衡线上支付市场主体之间的利益,保证网联平台的中立性,让某些具有垄断性地位的主体不能过度使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同时还要尽可能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和支付便利性不会受损,接下来还需要进一步磨合。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网联的出现,将支付机构自身完成的清算功能统一整合到网联平台之上,只要不向消费者收取清算手续费,不会增加消费者的成本,但原有的支付清算一体化调整为支付与清算分开、独立运行,支付便利性会不会因此受到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在7月28日,由十二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联合发起的“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在京召开签约发布会。有专家认为这12家股份制银行此次“抱团联盟”将有助于构建“金融+互联网”生态,并为互联网金融创新搭建了一个安全规范的共享平台。
这一联盟的成立将推动系统互联账户互认、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账户资金安全保障升级以及引入更多合作机构。
央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表示,“下一步希望信息查验的范围能够扩大,有更多的银行加入进来,也能够实现与特许清算机构比如中国银联、城市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中心等机构的合作。”
作为这一商业银行网络金融联盟首任联席主席、中信银行电子银行部负责人李如东对记者表示,明年希望能够促进联盟成员的创新和业务发展,也希望能够和其他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互联网金融公司、银行卡组织等机构共同合作。
目前,作为支付领域的三大主体,银行、银联、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的利益冲突渐渐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而随着第三方支付规模的增大,导致银联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在收单支付市场的争夺也更见明显。
网联平台方案框架通过,则预示着目前大量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将被切断,开始实行支付与清算相独立的业务监管规则。而银行间的大小额清算系统则将被网联平台所替代。
您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信公众号(ID:ctoutiao),给您更多好看的内容。